为推进涉侨纠纷多元化解工作,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,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侨乡社会治理格局,近日,青田法院推动县委办出台《青田县涉侨纠纷多元化解综合机制实施方案》,建立党政主导、综治协调、多元共治的涉侨纠纷多元化解综合机制青田模式。一是明确工作目标和适用范围。积极开发和应用信息化技术,搭建涉侨诉调对接平台,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,充分发挥华侨优势,维护华侨合法权益,逐步形成“海内海外联动、线上线下共治”的解纷体系,打造“枫桥经验”海外版;明确涉侨纠纷的范围,即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为华侨的邻里、治安等矛盾纠纷,以及彼此间民事法律关系的设立、变更、终止的法律事实发生在国内,纠纷标的物在国内的民事纠纷。二是确立组织机构,厘清各单位职责分工。设立青田县涉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领导小组,负责组织和统筹协调工作。法院、公安等单位内部设立涉侨诉讼服务中心,负责统筹各自管辖范围内的涉侨纠纷化解工作;各参与单位发挥各自职能优势,推进服务平台搭建、解纷机制创新、调解组织建设。三是创新工作制度,凝聚多元治理合力。拓宽涉侨服务平台,畅通公检法司、侨联、乡镇街道和侨团、华侨的沟通联络渠道;升级在线服务中心,推广运用浙江移动微法院,完善在线咨询、在线调解、在线诉讼机制;创新涉侨审判机制,继续完善和深化简案快办、人民观察调解团、涉侨诉讼公正对接等多项涉侨审判创新制度,推进涉侨审判专业化、规范化、人性化。四是人员分类管理,充分发挥四员作用。建立辅助人员队伍,健全名册管理、培训交流和考核评价体系,充分发挥海外人民陪审员、海外联络员、海外调解员和人民观察调解员的积极作用,协助涉侨纠纷的调查、调解、观调、送达等工作,并督促华侨当事人自动履行判决、裁定和调解协议。 (青田法院 刘梦洁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