市中院认真贯彻落实“最多跑一次”和三大机制建设有关精神,积极将法治文化理念同诉讼服务大厅有机融合,打造全国首个传播法治文化、弘扬法治精神的法院法治“文化礼堂”,切实增强了群众的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。主要做法:一是注重功能提升,优化空间布局。合理划分功能区域,在原有立案服务、缴费退费功能的基础上,增加诉调对接、执行接待、执行查控、保全鉴定、文书送达、档案查询等功能。设立家事纠纷调解、律师调解等9个调解工作室和1个心理咨询室,滚动介绍调解员的信息资料及其调解专长,将调解工作贯穿于诉讼的各个环节。组建速裁团队,由4名员额法官、6名法官助理、3名书记员组成,承接、分流当事人不同意调解或诉前调解不成的简单案件。二是彰显地域特色,突出文化内涵。设计、建设过程中秉持“执法如山”“平之如水”等山水元素和地域文化特色,诉服大厅主要由一块铜雕、一卷法治山水画、一条中国法制文化长廊构成。铜雕以“法德光芒”为主题,中心是秦朝古体的“法”字,配以周礼、吕刑的文字节选,蕴含“德主刑辅”的内涵。法治山水画包涵江浙第一高峰龙泉凤阳山和南明湖,诠释着丽水法院人积极进取、攻坚克难、勇攀高峰的精神状态。法制文化长廊汇集了五刑五教、子产铸刑鼎、李悝法经、春秋决狱、永徽律疏等推动中华法系历史进程的九大事件,以此宣扬中华法治文化的辉煌发展。此外,还融入青瓷文化元素、石雕文化的印章元素,设计寓意公平的青瓷造型花瓶,放置包括诚信诉讼、崇尚法治等文字内容的六块法治文化石碑。三是融合信息技术,打造智慧平台。在安检室和整个机关大楼监控系统中,融入“人脸识别”技术。检察官、律师通过“刷脸”即可免安检进入法院开展诉讼活动。当事人过安检时,需出示有效证件,经系统识别确保人证一致后进入法院,可通过自助终端,完成自助立案、查阅卷宗、查询案件、资料上传、视频留言等活动,轻松实现自主办事。未经识别进入大楼的人员,监控系统通过人脸识别比对,会自动发出警报。每天,安检系统会自动对进出人员进行比对和统计,确保所有当天进入的当事人均已离开法院。 (本 室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