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是:|网站地图
近年来,龙泉法院深入践行“两山”重要思想,切实加强环境资源审判工作,助力生态环境建设,2017年共审结破坏环境资源案件17件,发出补植令、管护令6份,促使12名被告人履行生态修复责任,补植复绿40余亩,放养鱼苗4000余尾。主要做法:一是加强审判团队建设。组建3个专业化审判团队,对涉环境资源案件实行刑事、民事、行政“三审合一”。建立环境资源审判人才库,邀请林业、水利等相关主管部门5名专家担任顾问,参与环境资源损害程度鉴定评估、生态修复方案制定、生态修复执行记录及结果验收等。二是拓宽生态修复方式。针对破坏环境资源案件,开辟多种修复路径,联合检察、水利、林业等部门,成立全省首家增殖放流基地,建立补植复绿基地,设立生态修复专项基金,鼓励被告人选择补植复绿、放生放养、缴纳资金等形式进行生态修复。三是延伸审判职能。与环保部门、行业协会建立协同联动机制,加强信息沟通、协作配合、技术咨询等。向环境污染者和有关部门发出司法建议书3份,提出完善污染防治设施、加强环境监管监测等建议6条。建立环保案件全程跟踪执行制度,定期回访污染现场,确保判决执行到位。四是坚持常态化宣传。利用电视、报纸、微信、微博等媒体,重点宣传相关法律法规、环保知识,增强公众生态保护意识。加强以案说法,选取典型案例,深入社区、农村等开展巡回审判。全年共开展“环保课堂四进”普法活动11场,覆盖近6000人;推送环保宣传微信5期,阅读量超过1万次。 (毛娟芬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