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进一步优化司法资源,提升审判质效,日前,丽水中院结合辖区法院工作实际,出台《关于深入推进“分调裁”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(试行)》,在全市法院同步推行。主要内容有:一是组建专业速裁团队。整合审判资源,深挖内部潜力,聚焦执法办案,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立专门“分调裁”机构(或简案组),由员额法官、法官助理和书记员组成,通过调解、和解、速裁等方式快速化解纠纷,各县(市、区)法院要分流80%以上案件。同时,可以根据案件数量和工作量,动态调整审判力量,科学配置法官、法官助理、书记员比例。二是明晰案件分流标准。案件经登记立案后,交由“分调裁”机构(或简案组)法官根据案件类型、法律关系、复杂程度等因素进行分流,一般应当在登记立案当日完成,最长不超过三日,认为适宜速裁的,由“分调裁”机构快速审理。案件分流后,原则上不能退回或移送,特殊情况下,由承办案件团队负责人报请分管领导审核后办理,审限连续计算,但移送比例不高于5%。三是构建诉调对接平台。搭建多元调解、律师调解、在线调解等平台,并在诉讼服务中心配备专门人员从事与人民调解、仲裁、公证、行业调解等机构与组织的诉调对接工作。建立诉调对接管理系统,按照“引调字”号对诉前调解的纠纷逐案登记,采集当事人情况、案件类型、简要案情、调解组织或调解员、处理时间、处理结果等基本信息,形成纠纷调解信息档案,与审判管理系统信息共享。四是强化调解前置程序。登记立案前,积极引导和鼓励当事人依法选择协调、和解等非诉讼方式解决纠纷,并在三十日内完成,各方当事人同意延长调解期限的,不受此限。登记立案后,案件适宜调解的,引导当事人先行调解,并在十五日内完成,各方当事人同意的,可以适当延长,延长期限不超过十五日,调解期间不计入审理期限。五是完善速裁操作规程。用速裁方式审理的案件,一般只开庭一次,庭审直接围绕诉讼请求进行,不受法庭调解、法庭辩论等庭审程序限制。此类案件一般应当在四十五日内审结,因客观原因不能在审限内办结的,应当在期间届满前呈报团队负责人审批,可以延长审限十五日。探索使用令状式、要素式、表格式等简式裁判文书,并尽可能当庭宣判并送达。六是创新组织保障机制。建立分流后程序转换统计台账,对分流后程序转换情况进行统计。科学、合理地制定人员分类考核办法及办案指标,合理设置内部业务分工,实行事务性、程序性、同质性工作集中处理。对于相同或相似类型的案件,实行集中排期、开庭、合议、宣判等方式,由同一审判团队在同一时段内对多个案件进行连续审理。 (本 室)